咱们这片老土为啥能抗住日军的铁蹄
咱说实话,咱们这儿的老天爷真是给力
想想看,1931年到1945年那十四年,整个中国都在打仗,东北、华南、华北
哪个地方没被日寇折腾个天翻地覆
东北的黑土地被踩得稀巴烂,稻田都变成了炮火的战场;南京、武汉、北平这些大城市,也都变成了废墟
可是咱们陕西这片黄土高原,偏偏就像个铁板似的,硬是没让日军踏过界线
俺们这边的老乡们都知道,陕西的地势真是老牛逼
那山那水,那地形,像个天然的屏障
再说了,这儿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弯弯绕绕
日军要想从山西绕过去,想从山里偷袭,结果发现进去走个三天两夜,也才挪了个二十公里
★ 陕西的“硬骨头”战场,真不是闹着玩的
咱们这边的抗战
是靠着老百姓的血肉之躯和聪明劲儿拼出来的
像1938年春天的风陵渡,那会儿河风带着沙尘
把日军的太阳旗吹得猎猎响
对岸的潼关城墙上,李祥麟那士兵,紧紧缩在掩体里
耳朵被炮弹呼啸的声音灌满
他后来跟俺说,那天早到晚,三百多发炮弹像疯了一样砸下来,城砖都碎成沙子了,脚都没过脚踝,但他和战友们死死抱着枪
咱们的黄河可不是个温顺的河,水流像脱缰的野马
那浮桥刚刚伸出两丈远,就被对岸的炮火炸得稀巴烂
木头片子顺着水漂得老远
秋天,禹门口那片芦苇长得比人还高,日军猫着腰想偷偷摸过河,结果被埋伏在里面的八路军一顿猛打,打得他们晕头转向
根本猜不到河对面到底有多少人
你想想,那时候的山梁上,老乡们点着灯笼,敲着锣
只要看到日军的影子,就使劲敲锣
锣声“哐哐哐”地传得山谷里都能听见
那锣声一响,日军都吓得晕头转向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埋伏在暗处
这点点滴滴的战斗,虽说看起来很普通,但正是这些小事,才让日军明白:咱们不光是拼人多、拼装备
还是拼着地形和老百姓的智慧
★ 咱们的地形和老百姓的“土办法”绝了
说到这里,咱得提提黄河的坎坷
黄河从壶口到风陵渡,几百里河道,水流像个疯子
两岸是直上直下的黄土崖,崖壁上长满了酸枣刺
那就得掰着手指头数渡口,少得可怜
日军不甘心,就用汽艇强渡,可那些汽艇刚开到河中央
马上对岸的机枪和迫击炮盯上了
有一次,一艘汽艇被炮弹一击,瞬间散架,船上的日军像下饺子一样掉进水里
这道天堑,成了日军最头疼的事
陕北那边的黄土高原,更是个大迷宫
沟壑像老天爷画的迷宫,坦克开进去轮子都陷在黄土里走不动,骡马拉着弹药,深一脚浅一脚
有次,日本想绕着山西吕梁山区偷偷攻陕北,结果走了三天,才挪了二十公里
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渴了就喝路边的浑水,那水里全是泥土
有的喝了之后肚子就不舒服,拉肚子都快站不稳
有趣的是,咱们的游击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在山坳里、土坡后面放冷枪
一个个“暗器”打得日军晕头转向
等他们走出山区,一个联队的人,竟然少了近三成
★ 山里打仗,咱们的老“硬骨头”
说到这里
孙蔚如带着38军在山里守了两年多,战士们身上的衣服冻得硬邦邦,冬天晚上裹着毯子蜷在战壕里
有时候粮食不够吃,咱们只好挖山里的野菜
野菜挖不到,就啃干硬的窝头
可即便这样,咱们的战士们也没往后退一寸
1941年春天,山沟里爆发了一场恶战
赵振海班长带着全班战士,守在一个山坳里
那天,日军炮弹像雨点一样砸下来,战士们趴在土里,等炮停了,就用刺刀冲上去
没刺死,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
弄到最后,全班只剩下赵振海一人,他背靠着大石头
手里还紧紧攥着断了柄的枪托
日军冲上来的时候,他还在拼命抡
不光是军队在拼命,咱们老乡们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忙
潼关修工事时,城里的商户们把家门板全卸下来
乡下的媳妇们挎着篮子,里面装着热乎乎的窝头和咸菜,冒着炮火把饭送到战壕里,窝头还是热乎的
学堂里的老师带着学生,抬着担架跑前跑后
伤员太多,担架都不够用
就把自己的被子铺在门板上当临时担架
14岁的王汝厚那会儿就参军了,他在潼关修铁路,一边守河防
孙子坐在炕头上,跟他讲:有一次飞机轰炸,身边的战友没来得及跑,血溅到他的脸上,那血还热的
★ 山乡夜里的“灯光战”和“地下兵工厂”
说起山乡的夜晚,咱们的老乡们都不敢睡觉
晚上,他们会点着自家灯笼,站在山梁上晃悠,灯光在黑夜里摇曳
一看到日军的影子,就敲锣打鼓,锣声“哐哐哐”在山谷里回荡
那锣声一响,日军都吓得魂飞魄散
不知道山里还有多少人埋伏着
他趁机赶着羊,把羊群引到埋了地雷的地方,自己抱着头从山坡上滚下去,摔断了腿,但他咬着牙
硬是没让日军找到那个藏粮的山洞
咱们村里也有人组了自卫队,拿着土枪、长矛在村口巡逻,见着陌生人就盘问
还有一村子,日军进来抢粮,村民们拿起锄头、扁担,一哄而上,把那帮日军打跑了
沿着黄河岸边,还组了一支“观察哨”
由老人、年轻人、孩子组成
他们在岸边搭了个草棚,昼夜盯着河对岸的动静,用羊群做暗号——看见日军在东岸集结,就把羊群往上游赶;发现有渡河的行动
记得1939年禹门口那次,就是这帮老乡提前发现了日军偷偷集结,赶紧把羊群引到上游,八路军早早就知道
西安附近的秦岭山洞里,也藏着“地下兵工厂”
工人们用铁锅、铁盆凑着,自己琢磨着配炸药
那山洞又黑又潮,工人们光着膀子,汗水像倒豆子一样淌,每天能造出三百多枚手榴弹,这些“土造”的兵器
★ 咱们的“铁打的防线”
在陕西守着的,不光是军队
国民党调了20个师的兵力过来,蒋介石还下了死命令:谁要把潼关丢了
他们在潼关修了好几层防线,最前面在风陵渡设了阵地,沿着城墙铺开
城墙后面还藏着山里的预备阵地
黄河的滩涂上,埋了密密麻麻的地雷
每次日军想强渡,都得先排雷,排得慢得像蜗牛,没排几颗
咱们的办法更灵活,毛主席提出来“持久战”,不把兵力全堆在陕西,干脆把主力调到华北
八路军恰好在敌后,摸炮楼、炸铁路、偷粮仓
彭德怀的百团大战,更是让日军头疼,铁路桥梁炸得稀巴烂,补给线都断了
萧劲光大将后来回忆说:“日军的攻势,破不了毛主席的战略
”冈村宁次也承认:“我们的军队是猛虎,可敌后八路军像老鼠,猛虎再厉害
”他心里清楚,那帮老鼠一样的八路兵
1942年,他们搞了个“五号计划”,想从山西、河南、武汉三路一齐进攻陕西
可这计划还没开始弄,太平洋战场出了事,中途岛战役一打,日本好多兵船被美军炸沉,士兵们都喂鱼去了
调去攻陕西的兵也一股脑拉走了
山西的日军更惨,粮食都不够吃,每天喝稀米汤
于是他们开始打空袭,把陕西炸得天塌地裂
从1938年起,差不多有六百次空袭,西安到处是断墙残垣
延安也没能幸免,飞机多次光顾,但延安的老百姓早就想出了办法,在山里挖了好多防空洞,像迷宫一样
空袭一响,老百姓抱着孩子,提着包袱,就跑山沟沟里;干部们则带着文件、电台钻到地下指挥所
这片土地上的军民,真是硬气得很
山城潼关的古城墙上,砖缝里还嵌着没锈的弹片;战壕里还能看出当年踩出的深窝
老人们说,那时候晚上站在黄河边,能听到对岸日军喊叫的声音,但咱们的人都不躲,男人扛锄头守河堤,女人在家里搓麻绳、纳鞋底,把麻绳搓得又粗又结实,鞋底补得密密麻麻
就是为了能撑到弄到最后
这一切,都是咱们用血和汗水筑起的防线
黄河水里有咱们的热血,中条山里埋着咱们的骨头,老百姓手里的锄头和针线
拼出了这块土地的坚韧不拔
你看,咱们陕西不光是个战场,更像个钢铁一样的堡垒,像咱山东人说的
658金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