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最难承受的莫过于地方干部的损失,尤其是在战斗最为惨烈的时刻。1944年10月17日,冀东区党政机关临时驻地——杨家铺,遭遇了日伪军三千余人的四面合围。这个村庄内有800多名干部,其中大多数为行政人员,仅有少数警卫部队进行应战。最终,430多人英勇牺牲,而成功突围的却不足120人。这一场灾难性战斗,几乎摧毁了冀东的组织力量,也成了冀东抗战历史中最为痛苦的一章。
1944年,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各抗日根据地从早期分散的游击战争,逐渐过渡到更为集中、制度化的战斗模式。冀热辽地区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转变。随着春季的结束,战局逐渐从低潮期向上反转,到了秋天,战场形势已逐渐清晰。冀热辽解放区的武装力量持续扩展,经过多年的艰苦战斗,主要作战部队逐渐形成了编制完整、装备更新、兵员充足且战斗力稳定的优势。地方武装力量也在不断强化,设区队、县支队以及民兵小队等组织逐步完善,迅速响应敌人进攻。随着主动出击,敌人原本占据的空间也开始一点点被收回。
展开剩余79%敌人曾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蚕食我方政权空间,然而随着我军不断打击,敌军的据点开始收缩,长城内外的伪军被迫退守城镇。许多碉堡、炮楼被群众拆除,敌人无力应对,只能采取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的手段,企图切断根据地与民众的联系。然而,这些手段不仅残酷,也暴露出敌人已经开始失控。
然而,就在这一切逐渐有所好转时,突如其来的一次重创打破了冀热辽战场的良好局面。1944年10月上旬,冀热边特委在丰润皈依寨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参与者不仅包括地委和区党委干部,还有五个系统的骨干人员,此外还有负责保卫工作的特务营二连和冀热辽军区一区队四连,共计八百余人。这本是一场规格高、层级齐全的重要会议。原计划持续数日,但到了10月16日晚,前方情报发生了急剧变化,日军在丰润、滦县、迁安、遵化等地突然大规模集结兵力,八路军干部们立刻意识到“扫荡”的危机即将来临。
当晚,特委组织部长周文彬、宣传部副部长吕光、秘书长李杉等人迅速商讨决定,马上转移会议地点。新的目的地定在了杨家铺——一个不大的村庄,地理位置隐蔽且有天然的防御优势。杨家铺的背后是夹山,东接马蹄山和马头山,西连毡帽山,南隔一道岭与姚庄相望,地势封闭,且周围村庄之间有大土沟与隐蔽通道,极利于分散撤离和藏匿。
就在10月16日晚,部队从皈依寨出发,分批穿行山道,约在十时左右抵达杨家铺。各部队按计划迅速进驻周边村落,完成布防。周文彬和李涛等人分别驻扎李庄子,吕光和钟子云等人守卫杨家铺,而其他干部则分布到附近的村落。布防工作进行到深夜12点时,谁也没料到,敌人会如此迅速发起攻击。
10月17日清晨,日军分四路纵队从丰润、滦县、迁西等地展开猛烈进攻,目标直指西夏庄子。敌军兵力充足,火力强大,迅速围住了村庄。南侧的哨兵最先发现敌情,慌忙回报给村内指挥部。四连长随即将情况通报给丁振军,立刻组织防御部署。虽然第一波冲锋被打退,但敌人的火力逐渐增加,山口、山脚、道路口的枪声越来越密集,气氛紧张至极。
与此同时,周文彬接到前线情报,迅速从机关部出发,站在村东高地,看到西夏庄子爆发火光,他毫不犹豫做出决策。二连指导员接到命令后抢占制高点,力图阻击敌军进攻,而其他人员则按照计划迅速撤离到毡帽山东麓。周文彬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撤退战,唯有保住指挥机关,才能为之后的反攻铺路。
然而,突围的道路并不顺畅。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敌人预判了八路军的撤退路径,三次交锋后,四连虽击退敌人进攻,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敌军迅速完成包围,战斗愈加惨烈。我方被压缩至马头山西沟、毡帽山一带,只剩下一个薄弱的突破口。
正午时分,战局急转直下。敌军在东、南、西各路攻占了山头,逐渐将我军压缩至山谷中央,战斗越发激烈。周文彬、丁振军、刘景余等领导迅速决定,带领全体人员突围,目标是西南李庄子方向。突围前,所有文件销毁,武器重新检查,战士们默默准备着,只有激烈的战斗与沉重的气息。
突围过程中,许多人相继倒下。丁振军在冲锋中牺牲,周文彬则身负重伤,依然顽强带领队伍前行。即便在体力极度透支的情况下,他依旧冲锋在前。就在他带领队伍冲出敌人的包围时,他和战友们碰到了敌人火力最为集中的位置,最终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周文彬为队伍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直到下午两点,整个杨家铺战区终于沦陷。敌人用数量优势压倒了我们的干部和战士,430余人英勇牺牲。敌人撤离后,山谷归于寂静,只有风声与未散的硝烟陪伴着那些无声的遗体。
当天傍晚,几名突围的幸存者抵达迁安马蹄峪,而两天后,另有几名战士在青龙河边找到。尽管局势十分险峻,但他们仍凭借顽强意志活了下来。战后不久,冀东军区组织反击,在杨家铺周边设伏,一举歼灭了日军第八旅团一部。
1954年,杨家铺烈士陵园落成,山风依旧,松涛声阵阵,而那些鲜血淋漓的瞬间,依然在冀东的山间回荡。杨家铺,成为了所有人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发布于:天津市658金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