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武丁的国君,他的王后不仅勇猛异常,还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了第一位女将军,并且是出色的女政治家。她的名字叫妇好,她被誉为一代女战神,曾亲自带领军队征讨北方的鬼方、羌方、土方等部落,为商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巩固了武丁的统治,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和资源。
妇好去世后,她被安葬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随着殷墟遗址的发现,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其中竟然有一些外国人的头骨,这一发现让学者们顿时意识到,三千多年前,妇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殷墟的发掘历史要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清朝大臣王懿荣购买了几块龙骨,发现上面有文字。由于龙骨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被视为极具收藏意义,许多人纷纷开始收购龙骨,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挖掘活动。后来,学者罗振宇确认了龙骨的来源来自安阳的小屯村,殷墟由此重见天日。
展开剩余75%进入民国时期,考古学家们在小屯村展开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掀开了掩埋殷墟的泥土,令他们大吃一惊。短短十年间,专家们不仅挖掘出了宫殿的地基,还发现了大墓、祭祀坑等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甲骨、青铜器等文物,证实这里曾是商朝王室的旧址。新中国成立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恢复了中断十三年的殷墟考古工作,至今,国内的考古学者仍然在不懈地研究和探索殷墟的奥秘。
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研究殷墟时,对其中的一些遗物提出了深刻的疑问。比如,殷墟出土的战车,其出现的时间要早于青铜器的使用,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战车在商朝时期已被大量使用,并且其技术十分成熟,显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为奇怪的是,商朝的战车上,青铜主要用于连接处等小配件,并未大面积使用。而青铜器的冶炼技术直到商朝才逐渐成熟,这使得商朝战车的构造变得更加神秘。
李济还注意到,商朝的战车与古巴比伦时期的战车形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巴比伦的战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明显比殷墟中的战车要早一千多年。而在仰韶文化遗址及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没有发现类似的战车或青铜配件,这让李济感到更加疑惑。他开始推测,商朝是否曾接触过外来的文明。
随着殷墟的进一步发掘,考古学家还惊讶地发现,其中的一些头骨并非典型的中国人面容,反而更像是黑人或白人。这一发现打破了历史上对古代中国没有外国人记载的普遍认识。专家们推测,可能是妇好在征战西北地区时,俘虏了许多外族人,之后将这些俘虏作为祭品或奴隶处置。
事实上,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文明,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器制作武器,并且逐步向东扩张。考虑到历史的时间跨度,古巴比伦人迁徙到中国西北地区并不令人意外。而且,根据妇好征战历史的记载,西北地区的羌方可能正是当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接触点。
这一时期,正值汉谟拉比统一美索不达米亚,而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妇好在羌方地区多次作战,说明当地的敌人十分强悍,且战斗异常艰难。由此可见,古巴比伦文明的技术和文化远超商朝,正因如此,妇好才会在征战中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幸运的是,妇好最终获胜,商朝才得以延续,若她失败,商朝很可能会在武丁时代灭亡,中华文明的未来将无法想象。
妇好不仅是武丁众多妻妾中的佼佼者,更是商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位女性。事实上,西域地区曾出土过远古时期白人的遗骸,这表明数千年前,白人或其他族群已开始迁徙至中国,尽管当时没有书面文字记录这些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将古代人群的迁徙视为异域交流,但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国际间的交流是频繁的,且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界和政治界限。
发布于:天津市658金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