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又开始整新活了。
他们直接把关税当成“指挥棒”,对不同国家分门别类,谁亲近就给点甜头,不听话的就下狠手。你看英国10%、韩国15%、德国19%,印度更是25%,叙利亚干脆41%——这架势,像极了小时候班里那个分小组的小组长:关系好的多发糖,不听话的直接罚站。
说白了,这哪还是什么正常做生意?就是明晃晃地搞“小圈子”,让全世界都得看美国脸色行事。盟友能拿到友情价,对手只能挨刀子。不配合?那就用高额关税堵你的路。这套路也太熟悉了,有点像古代朝贡体系,只不过换成了现代版的贸易战。
但问题来了,这种做法真能让大家乖乖排队吗?
欧盟那边刚被加完税,就立马反击,把美国产品列进自己的报复清单。连牙线、香肠这种生活小物件都没放过。德国车企更绝,干脆把新能源生产线搬去中国,用脚投票表示不服气。这种操作,看着还挺解气。
再看看美国自己家,也不太平。农业州的大豆价格因为中国反制措施跌得厉害,农民们开着拖拉机往华盛顿聚集,那阵仗比波士顿倾茶事件还热闹。一时间,美国内部怨声载道,可见这个“大杀器”并不是谁都买账。
中国这边应对也很有一套。不光是对等加征关税,还升级稀土出口管制,让全球90%的高端芯片产业链瞬间紧张起来。有些美国军工企业一下子慌神儿,因为离不开这些关键材料。而且,中国商务部直接把16家涉台军售企业拉黑,让他们彻底失去了中国市场。这波精准打击,可以说让不少人冷静下来琢磨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最有趣的是其他国家的小动作。有些嘴上抱怨,比如印度,说美国收得太狠,但背地里又跟中国谈优惠;巴西、阿根廷索性用人民币结算大豆贸易,不搭理美元;日本表面跟着走,其实丰田早就在宁德时代旁边建电池厂,就是不给中美二选一的机会。这种“阳奉阴违”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心里没底,对老美越来越不放心呗!
其实现在这个世界早不是几十年前一个人说啥大家都听的时候,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串起了一堆供应链,还和金砖国家联手冲破美元垄断,就连沙特买军舰也开始用人民币结账。当美国忙着筑墙封锁的时候,全世界其实已经悄悄重新洗牌,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谁能一直一家独大下去。
所以啊,这场经济大战到了今天,大伙儿心知肚明,再想回头是不可能的。但真正决定胜负的,并不是谁加多少关税,而是谁能搭建出一个靠谱、有韧性的朋友圈——有人靠恐吓,有人靠合作,到底哪个路数走得远,还真不好说呢!
你怎么看现在这局面?是不是觉得各国的小算盘比电视剧还精彩?评论区聊聊呗~
658金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