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青光眼
青光眼是世界排名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主要表现为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小偷”,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难以察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野逐渐缩小,最终呈“管状视野”(只能看到正前方)、视力永久性丧失,严重者可导致双目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青光眼患者,科学认识、合理用药至关重要,那么,常用的青光眼药物包含哪些呢?
二、常用的青光眼药物
目前青光眼药物主要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来降低眼压,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1)局部用缩瞳药:作用机制:通过缩瞳促进房角开放,促进房水流出。主要代表药物: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视物发暗,近视加深,眉弓疼痛,胃肠道反应,头痛,出汗。注意: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脱离史者慎用。
(2)局部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通过减少房水生成。主要代表药物:噻吗洛尔、卡替洛尔等。注意:心率<55次/分、患有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禁用。
(3)局部用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促进房水流出和减少房水生成。主要代表药物: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注意:3岁以内婴幼儿应当慎用,因其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
(4)局部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减少房水生成。主要代表药物:布林佐胺滴眼液。注意:磺胺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局部用前列腺素衍生物,是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一线用药,其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的房水引流降低眼压。主要代表药物:他氟前列素、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注意:对成分过敏者、活动性眼部感染慎用。前列腺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睫毛变长、虹膜颜色加深、眼睑色素沉积等影响外观;
(6)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减少房水生成。主要代表药物:乙酰唑胺、醋甲唑胺。注意: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口唇、面部及指(趾)麻木、尿路结石、血尿。
(7)高渗脱水剂: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组织的水分进入血液,从而减少眼内容物量,迅速降低眼压。主要代表药物:甘露醇注射液,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静脉炎,渗透性肾病。
各种降眼压药物合剂:通过结合不同降眼压作用机制的药物,减少患者用药次数、提高疗效和依从性。
三、应用降眼压药物注意事项
(1)降眼压药物种类繁多,不同患者青光眼类型不同,适用的降眼压药物也截然不同;应用降眼压药物前,需警惕药物禁忌症;应用降眼压药物时,需监测药物;
(2)副作用;应用降眼压药物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眼压;降眼压药物一旦开始使用,务必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停药;
(3)若需使用多种眼药水,间隔5~10分钟,避免药物冲刷影响效果;
(4)即使无症状,也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评估用药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四、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目标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重要目标是控制眼压在靶眼压范围内及控制眼压昼夜波动。靶眼压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设定的眼压范围,根据视野和视神经改变动态调整靶眼压范围。控制眼压昼夜波动需要通过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
五、青光眼的综合管理
(1)青光眼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抗青光眼药物中添加的防腐剂和抗青光眼药物的本身活性成分对眼表具有损伤作用,且可干扰泪膜的稳态,易导致干眼、眼红、异物感等眼表问题,不含防腐剂的抗青光眼药物眼表损伤小且降眼压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推荐使用不含防腐剂的降眼压药物。
(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根据房角结构诊断的两种主要青光眼类型,前者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后者需行激光或手术治疗。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若通过规律用药眼压仍然控制不佳或视神经损害进展时,可能需结合激光或手术。
(3)科学认识,理性对待青光眼,既不可过分紧张或过度焦虑,亦不可“既然治不好、那便无所谓”,坚信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科学用药或手术治疗,可以控制视神经损伤避免进一步进展。
结语
青光眼的药物治疗旨在通过多种机制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延缓疾病进展。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请记住:已经发生的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虽不可逆,但通过科学用药+定期监测,绝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保留有用视力。(通讯员 王长云)
658金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